一:岩心分析意义
地质学家和岩石物理学家的主要目标是估算油气在储层中的原始体积,而油藏工程师的目标是弄清储层流体系统的物理性质,并且将油气的最终采出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两者都需要对储层的几何形态、结构、储层与原始或后来的流体间的相互作用有详尽的了解。在储层建模过程中,地质学家、岩石物理学家及地球物理学家会构建一个计算机模型来进行储层描述,主要是用以确定原始油气的体积,通常被称为静态模型。油藏工程师通过构建油藏模拟模型描绘不同生产条件下的油气开采过程,通常称为动态模型,主要用于确定储量及影响的生产因素来预测油气采收率,进行经济分析。
动态和静态模型都是利用各种不同的数据源,包括区域地质、地震、沉积学建模、钻井数据、测井资料、流体压力、岩石性质和流体性质等资料。输入模型的数据的性质和质量在油田开采过程中一直在变化,所以不断地检查资料的品质将不确定性降到最低对在储层建模过程中的资料评估非常重要。不管是用于静态模型或动态模型的数据,其质和量必须与目的层及油田发展目标相匹配。
岩心通常是在地表能直观看到、触摸到并感受到储层唯一(相对)部分。因此岩心分析数据被认为是“事实依据”,也是地层综合评价和油藏描述的基础。其他数据基本上远程来源,所以可靠且具有代表性的岩心分析数据对于校准和验证其他来源的数据来说至关重要。
二:岩心分析的主要内容
2.1:矿物性质,特别是敏感性矿物的类型、产状和含量;
2.2:渗流多孔介质的性质,如孔隙度、渗透率、裂隙发育程度、孔隙及喉道的大小、形态、分布和连通性;
2.3:岩石表面性质,如比表面、润湿性;
2.4:地层流体性质,包括油、气、水的组成,高压物性、析蜡点、凝固点、原油酸值等;
2.5:油气层所处环境,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
2.6:矿物、渗流介质、地层流体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可能的损害趋势和后果等。
三:岩心分析的主要方法
3.1:X射线衍射(XRD)
3.2:扫描电镜(SEM)
3.3:薄片技术
3.4:压汞法测毛细管压力曲线
3.5:图像分析
3.6:CT扫描技术
3.7:核磁共振技术
3.8:红外光谱技术
3.9:电子探针
3.10:岩石力学分析(单轴,三轴测试等)
3.11:原子显微镜,电、声、化学分析等技术。